近兩年來,隨著中國家電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、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步下降,家電企業生產自動化升級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。
在眾多企業紛紛高調宣布自動化升級戰略的同時,空調企業格力電器卻始終在生產自動化方面保持機密狀態,直到2015年1月9日格力獲得科技創新體系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格力有關自動化升級的戰略部署才揭開了神秘的一角。
2011年啟動自動化升級戰略
有關家電制造業自動化升級的焦點在2013年,得到了眾多企業的廣泛關注。
隨著中國家電制造業以產品力提升為核心的轉型升級大潮來臨,如何更好地保證產品穩定性、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產品下線率、提高產品工藝品質,成為擺在家電產業鏈中所有企業必須面臨的課題。與此同時,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、人員管理難度持續增加,曾經賴以生存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弱,如何控制勞動力成本,提高單人制造效率和產值,是另一道亟需解決的難題。
在兩道制造業難題的答案中,提高制造自動化水平,是必須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業界專家明確表示,通過優化生產線設計、增加機器人工序、減少人力難度大的工藝環節,甚至改變產品傳統的制造工藝來提升生產自動化水平,將切實可行地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、產品穩定性,并將有效控制人力成本的提升。
但必須引起注意的是,自動化升級需要嚴格審慎地方案設計和大規模的資金投入,對于很多企業來說,自動化尚沒有執行到戰略層面,而執行到戰略層面,則面臨著極大的實施難度。
毫無疑問,自動化升級在格力這樣的制造企業中是必然實施的,然而對此,格力幾乎從不對外界提及。為外界所能了解到的是,格力的人均產值從2010年的98萬/年,增長到2014年的180萬/年。
格力方面表示,事實上格力自2011年即啟動自動化升級戰略,每年投入巨資進行自動化改造。“格力的自動化戰略起步比其他企業都早,但如格力一貫的原則,在沒有做到完美之前,不對外展示。”
自動化戰略神秘一角
格力神秘的自動化升級戰略,終于在2015年初,有了初步展示。1月9日,格力電器的科技創新體系獲得國家認可——國家科技進步獎。在這個科技創新體系的全面解讀中,制造體系在科技創新理念中的改變和升級也被解析。
格力方面表示,創新文化和創新理念已經深入到格力電器的每個領域,作為制造企業的基礎,生產環節的創新、制造體系的創新和升級都是格力科技創新體系中的一部分,因此,制造創新中,自動化升級被加以闡釋。
其實,早在2011年,為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、增強產品質量、簡易員工操作程序與降低勞動強度,格力就已制定了自動化的發展戰略,依據自動化發展需求,依次成立了自動化辦公室、自動化設備制造部、自動化技術研究院。
在生產自動化的推進過程中,格力電器秉承走“重點突破,分期實施”的自動化道路,開展了注塑、管路等多個生產板塊的改造,通過推進產品設計的標準化、通用化;推進產品結構設計的合理性,減少設計浪費;推動設計、工藝、檢驗、設備、模具自動化;推進模具加工自動化,提高模具加工品質和縮減加工周期;加強自動化人才培養等方法,實現了人均產值從2010年的98萬/年,增長到2014年的180萬/年。